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日期:2017-09-04] 来源:   作者: [字体: ]

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之一,是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的高校。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131个。涵盖了哲学等10个学科门类。同时,还有教育硕士等10种硕士专业学位。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现从研究生招生管理基本情况、培养过程与学位授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生管理与服务、培养条件与质量监督、培养特色、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等几方面对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作如下报告。

一、目标与标准

(一)办学定位、培养目标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按照“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要求,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优化学科体系,加强学位点建设,造就一支在自治区和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导师队伍,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体制机制为动力,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培养模式,完善配套制度与措施,加强研究生教育基础条件建设,努力实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充分把握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稳定规模、提升质量、调整结构,在培养目标上更加突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一大批高级科学研究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更加注重服务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4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131个。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同时,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等10种硕士专业学位。(详见附表1、2)

表1

内蒙古师范大学具有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学科专业一览表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学科专业

学科代码

批准时间

哲学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1

1986

中国哲学

010102

2006

外国哲学

010103

2006

逻辑学

010104

2000

伦理学

010105

2006

美学

010106

2006

宗教学

010107

2003

科学技术哲学

010108

2006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020101

1981

经济思想史

020102

2011

经济史

020103

2011

西方经济学

020104

2011

世界经济

020105

201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106

2006

应用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020202

2003

法学

政治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3

2006

社会学

社会学

030301

2003

人口学

030302

2011

人类学

030303

2006

民俗学

030304

1998

民族学

民族学

030401

2006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2

2006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3

2000

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4

2000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405

2000

民族教育学

0304Z1

2012

民族旅游

0304Z2

2012

民族地理

0304Z3

2012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1

1993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2

200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3

2006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4

2006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1993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30506

2008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

040101

2000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2

1986

教育史

040103

2011

比较教育学

040104

2011

学前教育学

040105

2003

高等教育学

040106

2011

成人教育学

040107

2011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8

2011

特殊教育学

040109

2011

教育技术学

040110

2000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0401Z1

2012

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

040201

200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0202

1986

应用心理学

040203

2003

体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040301

2011

运动人体科学

040302

2011

体育教育训练学

040303

1998

民族传统体育学

040304

2006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文艺学

050101

1993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2

2003

汉语言文字学

050103

1986

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4

2003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5

1986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6

1986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7

1981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108

2000

外国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050202

2000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211

2006

历史学

中国史

专门史

060201

2011

中国近现代史

060202

2011

历史文献学

060203

2011

世界史

国别史与地区史

0603Z1

2012

世界近现代史

0603Z2

2012

理 学

数学

基础数学

070101

2000

计算数学

070102

200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3

2011

应用数学

070104

1993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105

2003

物理学

理论物理

070201

2006

凝聚态物理

070205

2003

光学

070207

2003

化学

无机化学

070301

2011

分析化学

070302

2006

有机化学

070303

2011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4

2006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5

2011

纳米化学

0703Z1

2012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070501

2003

人文地理学

070502

1990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503

2003

环境地质学

0705Z1

2012

牧区地理学

0705Z2

2012

城市规划与设计

0705Z3

2012

生物学

植物学

071001

1986

动物学

071002

1986

生理学

071003

2011

水生生物学

071004

2011

微生物学

071005

2011

神经生物学

071006

2011

遗传学

071007

2011

发育生物学

071008

2011

细胞生物学

071009

2011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2011

生物物理学

071011

2011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071200

1981

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0713Z1

2012

动物生态学

0713Z2

2012

民族生态学

0713Z3

2012

工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

2006

材料学

080502

2011

材料加工工程

080503

20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1

2011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2

2011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2003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083500

2011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083001

2006

管理学

公共管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

120403

2006

土地资源管理

120405

2003

艺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表演

1302Z1

2012

作曲与指挥

1302Z2

2012

音乐学

1302Z3

2012

民族音乐学

1302Z4

2012

戏剧与影视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1303Z1

2012

民族影视学

1303Z2

2012

美术学

版画

1304Z1

2012

动画

1304Z2

2012

美术史论

1304Z3

2012

水彩画

1304Z4

2012

油画

1304Z5

2012

中国画

1304Z6

2012

雕塑艺术学

1304Z7

2012

设计学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1305Z1

2012

环境设计

1305Z2

2012

服装设计

1305Z3

2012

工业设计

1305Z4

2012

民族创意产品设计

1305Z5

2012

设计教育

1305Z6

2012

表2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一览表

类 别

专业领域

专业代码

批准时间

教育硕士

17个专业领域

0451

1998

公共管理硕士

6个专业领域

1252

2007

艺术硕士

3个专业领域

1351

2009

体育硕士

2个专业领域

0452

2009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0453

2009

社会工作硕士


0352

2009

翻译硕士

2个专业领域

0551

2010

应用心理硕士


0454

2010

新闻与传播硕士


0552

2014

旅游管理硕士


1254

2014

二、招生管理与基本情况

(一)招生指标配置办法与招生选拔规定执行情况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规定》中规定各培养单位要本着保证质量、积极发展的原则,根据导师队伍、在校生数量确定合理的招生规模,原则上每位导师每年可招收2—3名研究生,且同一导师不能同时在不同专业招生。同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研究生招生工作有关精神,及时修(制)订相关招生文件和招生录取办法。

学校从2016年起对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办法进行改革。通过修订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办法,增加了“申请审核制”拓宽博士招生渠道,实现“申请审核制”与“考试-录取”两种招生办法同时并行的政策。

(二)研究生培养层次、类别与数量

学校研究生教育已形成了博士与硕士两个层次、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并行、全日制与在职攻读兼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现有在校生4291人,其中博士生58人,硕士研究生4233人。硕士研究生中,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1765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41.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386人,占32.3%;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1018人,占23.7%。有留学研究生122人,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的2.84%,其中博士留学研究生2人,硕士留学研究生120人。

(三)生源质量情况

1.招生数量

2016年,学校共录取博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6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人,占1.46%;硕士研究生1145人,占98.54%。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562人,占48.36%;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583人,占50.17%。同年,共录取在职研究生220人,其中教育硕士170人,公共管理硕士50人。

2.研究生生源

录取考生中,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含应届本科)共1125人,占总人数96.82%,其他非全日制教育本科共32人,约占总人数2.75%,同等学历考生共13人,占总人数1.12%。

录取考生中,应届生745人,占录取总数的64.11%,往届生417人,占录取人数35.89%。第一志愿共录取663人,占录取总人数的57.06%,其中推免生100人(学术型40人,专业学位66人),占当年总录取总人数8.6%。

统考生557人(学术型267人,专业学位290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统考生占当年录取总人数47.93%。由此可以看出,我校录取考生中第一志愿报考的统考生略少于非一志愿考生,大部分推免生选择报考本校相关专业。

录取考生中,录取我校学生663人,占录取总数的57%,录取外校学生499人,占录取总数的43%。

录取的在职研究生生源均来自基础教育或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整体质量较高。

录取的在职研究生生源均来自基础教育或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整体质量较高。

三、培养过程

(一)培养方案的修(制)定

根据各专业发展变化,适时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方面更加注重学科的主要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课程设置以拓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课程体系有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二)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校发〔2015〕72号),从建设思路、建设目标与任务几方面对学校研究生课程从2015年—2018年的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

2.精品课程建设

2016年,学校对2015年立项的8项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开展中期检查工作,以保证保证我校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

表3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度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名单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所属学院

1

YJSJPKC1601

研究生公共英语

金力、赵晓军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2

YJSJPKC1602

史学理论与方法

于 永

历史文化学院

3

YJSJPKC1603

量子化学与基础

张 强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4

YJSJPKC1604

生物统计学

王铁娟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

YJSJPKC1605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陈 梅

传媒学院

6

YJSJPKC1606

蒙古族传统体育社会实践研究

高 娃

体育学院

7

YJSJPKC1607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王志强

文学院

8

YJSJPKC1608

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吉日嘎拉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三)教学改革

学校提倡并推进研究生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授课形式,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倡研讨式教学,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年,学校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会上对“十二五”时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四)实践教学工作

学校对研究生的专业实习或实践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内容、形式、时间、工作量和考核办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可根据实际,按要求参加教育实习或者社会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及时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暂行规定》等系列文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机构、实践教学内容、时间、成绩考核、经费管理、实践基地建设、自主实习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

学校注重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印发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共建了55个研究生实践基地,基本覆盖了各专业领域。详见下表。

表4

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情况

(一)校级实践基地

序号

基地所在单位名称

序号

基地所在单位名称

1

包钢一中

9

内蒙古新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

通辽市蒙古族中学

10

北京朗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3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

11

龙马动画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4

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

12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互动业务部

5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政府

13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兴康社区

事事处兴康社区

6

二连浩特市蒙古族学校

14

内蒙古翻译协会

7

内蒙古体育科学研究所

15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8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16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小学

(二)院级实践基地

序号

基地所在单位名称

序号

基地所在单位名称

1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1

乌海市第一中学

2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22

包头市北方重工集团三中

3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23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4

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

24

扎赉特旗蒙中

5

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

25

通辽后旗甘旗卡一中

6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26

赤峰乌丹蒙中

7

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

27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山东路办事处

8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

28

清水河县政府

9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九中学

29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办事处

10

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学

30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办事处

11

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

31

和林县上土城村

12

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六中学

32

锡林浩特市蒙古族中学

13

呼和浩特蒙古族幼儿园

33

呼和浩特信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4

内蒙古党委机关幼儿园

34

北京朗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5

内蒙古师范大学幼儿园

35

北京亿点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6

二连浩特市国际语言学校

36

呼和浩特市正中建筑空间设计工作室

17

包头钢铁(集团)公司第一中学

37

上海加枫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18

呼和浩特市兴安路小学

38

杭州城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19

磴口县第一中学

39

北京缔凡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20

二连浩特市蒙古族中学



2016年,切实落实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工作。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案例教学水平,结合教育硕士教指委“送培训上门服务”工作安排,由华南师范大学葛新斌等三位专家为我校10种专业学位类别涉及23个培养单位的130余名教师以及7所兄弟院校40余名教师进行为期一天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编写与教学”培训工作。利用教师发展与教学督导评估中心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组织2016级全日制教育硕士进行网络观课学习。为提高学生观摩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质量,聘请专家为研究生进行专题为《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课堂观察学习》的讲座。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师专业技能(模拟教学)比赛。

(五)实施研究生创新工程

继续开展2016年度研究生科研项目评审工作,共评出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37项(博士8项,硕士129项),其中28项(博士2项,硕士26项)被推荐为自治区教育厅2016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计划。进行了2016年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工作,共有12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被SCI收录8篇,被EI收录28篇,核心期刊发表89篇,奖励金额14余万元。为突出研究生创新精神培养,积极组织经济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申报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获批。

四、学位授予管理

(一)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学校严把论文质量关,规范学位授予工作,改革了论文提交、检测程序,规范了学位申请、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各环节工作,制定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办法(暂行)》,严明了学术纪律,坚持了学位论文“双盲审”制度。2016年度,学校学位论文盲审未通过率是2%,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不合格率为0.9%,答辩未通过率为1%。

2016年,5人申请博士学位,5人获得博士学位(包含留学生1名),学位获取率100%;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638(包含留学生25名),601人获硕士学位,学位获取率94%;

2016年,有745人申请硕士专业学位,其中714人获得学位,学位获取率为95.8%。

(二)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

2016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保证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需要,组织我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及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由学科负责人所在学院牵头制定了各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学位授予标准通过了分委员会和校委员会的讨论。

学位授予标准的制定对学科建设、学位点评估以及学位授予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以学位论文为抓手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坚持对申请学位的各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要求导师严格把关,规范学术道德,严明学术纪律。继续执行学位论文“双盲审”制度。2016年,对毕业的5名博士研究生和137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占授予学位总人数的20%)以及 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专业学位授予人数的20 %)的学位论文进行了盲审。组织专家对毕业生答辩现场进行了督查。

2016年,我校公布了2013-2014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学校对存在的问题与涉及到的相关学位点进行了约谈,并根据《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处理和奖励办法》(内师研发【2015】61号)对相关学位点做出了暂停招生、责令整改的处理,对相关导师依据文件做出了撤销导师资格或暂停招生资格等处理。学校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涉及的学位点进行了约谈。

五、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情况

(一)导师队伍数量与结构

目前,学校实有导师数为918人(含校外实践导师 18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82人。

从导师类别来看,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606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644人。

从专业技术职务看,博士研究生导师全部为教授或相当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中有教授363人,副教授519人。

从学历学位情况看,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335人获博士学位,336人获得硕士学位。

从年龄结构来看,博士研究生导师60岁以上7人,50-60岁23人,40-50岁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0岁以上29人,50-60岁392人,40-50岁373人,40岁以下有88人。

(二)导师科研情况

2016年,导师获批国家级项目33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准16项、经费858万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准17项、经费333万元;获得省部级项目62项,其中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19项、经费82万元,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3项、经费126万元;其他重要科研项目20项,经费620.8万元。

2016年,导师科研成果总数为1191项,有514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42篇。

(三)导师岗位管理与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学校结合实际,在原有文件《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管理暂行规定》(校发〔2008〕3号)的基础上制订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校发〔2016〕5号)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更好地促进师德和教风建设,特制定了《研究生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校发〔2016〕4号),拟对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能、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更好的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

(四)导师激励与问责制度建设情况

学校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细则中规定指导教师应当对学位申请人员进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对其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予以指导,并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指导教师未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其指导的学位论文存在作假情形的,学校可给予其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降低岗位等级直至给予开除处分或解除聘任合同。

2015年,学校制定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处理和奖励办法》,细则中规定:有1位专家的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导师,学院要对其进行质量约谈,并暂停其招生1年。1年内,其所指导的全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均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位论文盲审。有2位及以上专家的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导师,学校要对其进行质量约谈,并暂停其招生2年。2年内,其所指导的全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均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位论文盲审。有3位专家的评议意见均为“一般”的导师,学院要对其进行质量约谈。1年内,其所指导的全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均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位论文盲审。在上级部门论文抽检中,连续3年内累计2次出现“不合格”评议意见的导师,将取消其导师资格,且此后3年内不允许重新申请。

(五)导师培训与国际、国内交流情况

学校注重对导师培训工作,及时开展新任导师培训工作,邀请学校主管领导、校内外专家教授以及有经验的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对新任导师进行规章制度、学术道德、导师职责、指导方法等诸多方面培训,明确导师职责与权力。学校始终重视导师的学术交流活动,2016年学校层面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20余场次、知名学者讲座80余场次,积极支持导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相关会议,以更好地提升导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与职业指导能力,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工作

积极开展研究生导师遴选与培训工作,为适应学校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共聘任了5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1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5名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举行新增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暨培训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新增导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互相交流研究生培养经验。

六、研究生管理与服务

(一)研究生管理体制

学校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研究生院作为负责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职能部门,主要是加强宏观指导,承担统筹规划、建章立制、指导、监督、评估、培训与服务职能。研究生院及研究生院党委高度重视研究生日常事务的宏观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时制(修)订有关规章制度,努力做好研究生评奖评优、学术文体活动、指导研究生会工作、研究生就业指导等工作。

学院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是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二)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制度

1.规范教学秩序,加强过程监控

为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出台了课程教学基本规范,注重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监控。2016年制订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校发〔2016〕4号),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更好地促进师德和教风建设。

2.开展留学研究生汉语水平考核,确保专业学习进展顺利

学校留学研究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前,由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学院组织相关学院导师组成考核组,对外国留学研究生汉语学习水平进行考核,合格者直接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否则须继续进行汉语学习,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提高了专业学习的效果。

3.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为鼓励研究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突出论文研究的成果和创新性,学校建立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机制,每年评选一次,对获奖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同时,积极组织推荐研究生学位论文参加自治区优秀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

2016年,学校组织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共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6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22篇,并发放证书和奖金。

4.加强制度的建设与执行,不断规范研究生教育工作

为不断规范学校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工作,2016年制订了《研究生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内蒙古师范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费管理和使用办法》等文件。文件出台后,高度重视落实情况,不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总结执行情况。这些文件的制定或修订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三)研究生奖励资助制度建设

1.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结合《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文件要求,修订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修订)》、《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办法(修订)》、《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实施细则(修订)》、《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困难补助办法(修订)》等文件。

2.开展各类评奖评优及资助工作

(1)开展了自治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评选推荐工作,共评出自治区级“三好学生”28名, 自治区级“优秀学生干部”28名,自治区级“优秀毕业生”64名。

(2)评出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69(博士2、硕士67)名、自治区奖学金获得者66(博士4、硕士62)名、自治区学业奖学金885(博士21、硕士864)名和优秀学生奖学金44名。

(3)在全校内开展了研究生“三助”工作。其中,助研41人、助教104名、助管207名,共352名研究生参与了“三助”工作。

(4)严格审核档案,为研究生发放了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共计2070.44万余元。

(5)根据研究生的困难情况,为22名研究生发放了困难补助(13名)及减免学费(9名),共计7.5万元。

七、培养条件与质量监督

(一)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按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制定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办法)

研究生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学校统筹和研究生院统筹两部分。

学校统筹研究生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各培养单位的专业课教师讲课费及学校按照文科类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500元、理科类、体育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000元、博士生每生每年4000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每生每年2500元(含实习费)、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农村教育硕士)每生每年2000元划拨给学院用于学生个人支付的培养经费。

研究生院统筹的经费主要包括:研究生招生经费,约为90万元/年;用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生的经费,主要有公共课教师讲课费,约为60万元/年、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约为60万元/年、研究生科研创新工程及科研成果奖励经费约为30万元/每年、研究生教学督导检查经费约为2万元/年、导师培训费约为5万元/年、举办各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竞赛经费约为2万元/年、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约15万元/年;学位论文评阅及优秀论文奖励经费约为35万元/年;研究生奖学金、“三助”经费为830万元/年;学生工作经费为约为70万元/年。

(二)开展评估情况

1.完成学位点合格评估初评工作,对校内自评不合格和存在问题的学位点提交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并提出处理意见,1个学位点暂停招生,12个学位点进行限期整改。

2.组织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参加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并完成相关评估材料填报工作。

3.对2015年学位点专项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向各参评学科反馈评估专家意见。

4.组织25个一级学科参加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并完成相关评估材料填报工作。

5.启动了新增博士点工作。开展校内学科调研和梳理工作,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听取了各学科负责人进行了汇报。

6.召开了学科建设与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学校在重点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增列中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学校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及举措。

(三)学校科研平台情况

学校有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自治区高校重点研究基地4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工程实验室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生中心1个、自治区院士工作站1个,实验器材近1400台,总价值近4000万元。

(四)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

2016年,学校全面启用新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本系统可实现研究生学籍信息管理、培养计划制订、排课选课、成绩管理、评奖评优、毕业资格审核、学位论文送审与答辩及学位授予等各项工作。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学校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八、质量管理与质量文化建设

(一)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为切实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学校实行学位点、学院、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各学院有专门的研究生教育分管领导,学校研究生院、研工部是研究生质量管理的专职工作机构。同时,学校设有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科门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及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及研究生教育各环节进行把关。

(二)质量意识与质量文化建设

在研究生的日常培养中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过程管理和节点控制为重点,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构建以学校、学院为主体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深化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科学合理地论证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重点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拟立项建设40门左右的研究生精品课程;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化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推广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搭建实践实训平台,为研究生创新创业做好服务工作。另外要辅以外部保障双重促进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三)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研究生的各级各类评奖评优、研究生申报科研奖励级别的认定及研究生优秀论文的评选等工作都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并将结果在学院、学校的网上予以公示,形成了公开、透明、即时的信息通道。

九、培养特色

(一)民族教育特色

多年来,学校牢牢坚持和把握“教师教育和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这两个最根本的办学特色,积极调整学科结构,突出地区和民族特色,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与建设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相匹配的学科体系初步确立,从整体上促进和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增强了学校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学校作为民族地区高等师范学校,在研究生教育中也突出民族和教师教育特色,学科设置上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地理民族旅游、民族传统体育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生态学、民族音乐学、民族影视学、民族创意产品设计等12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二级学科专业。在生源方面,少数民族考生占录取总数的37%。民族导师占266人,占导师总数的46%,另各专业方向均配备一定数量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导师,充分发挥学校师资队伍优势和在民族研究领域的特色。在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教材建设、论文选题、科研立项等方面注重民族性特点。

教育特色主要体现:一是学校有教育学一级学科以及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专业设有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物理、化学、音乐、计算机等专业方向。二是专业学位的教育上,现有全日制教育硕士、在职教育硕士以、农村教育硕士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四种类型。立足本地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业化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管理人才。

(二)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有10种专业学位,根据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工作。首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截止2016年,学校共有校级实践教学基地16个,院级实践教学基地39个,目前,实践基地基本覆盖各专业领域。其次,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型,建立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上加强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 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多次多人派学生去泰国、蒙古国、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作为志愿者教师;在教育硕士培养上,与学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活动,强化观课、微格教学等培养环节。切实落实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通过积极申请,成功使学校成为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会员单位,并使用他们提供的案例进行教学。继续开展了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与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鸿德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盛乐实验中学签署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协议。

(三)强化研究生联合培养,推进培养机制改革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合作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资源共享机制和合作平台。截止2016年,学校有自治区级联合培养基地4个,2016新增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作为联合培养基地,另外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等学科和专业也都正在积极探索联合培养的模式。

十、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研究生教育有关环节需优化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研究生招生计划配置办法还不够灵活,招生选拔方式也未能完全体现出以提高生源质量为核心。研究生教学及培养质量的评价未能有效开展,各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发挥不够。从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还不多,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存在不合格论文情况,学位论文检测系统单一,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为此,今后要改革招生计划配置办法,探索实行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努力抓好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立学校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以及各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分委员会,重点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研究生中期考核,实行分流、淘汰制,严格毕业资格审核,狠抓节点控制。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强化学位论文检测环节,启用“超星检测系统”与现有检测系统进行双重检测,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启用新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抓好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二)研究生教育经费不足,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还不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严重缺乏,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条件还需不断改善。研究生管理队伍不稳定,各学院无专职岗位,没有专门负责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存在着工作人员经常换、工作落实缺抓手的实际问题。

为此,今后要努力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保障研究生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设立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明确专职工作岗位,选聘研究生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强化制度机制建设,适时修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制度执行力。

(三)导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考核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导师总数高,但实际参与指导研究生的导师数量不足,部分学位点导师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存在年龄断层现象,影响了研究生培养工作。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还不强,指导能力还需不断提升;对导师的考核、评价及退出机制还不健全,落实情况不到位。

为此,今后要逐步改革导师评定制度,加强导师培训工作,建立导师考核与管理制度,打破导师资格终身制,实现导师资格动态调整,发挥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的重要作用。制定措施开展导师职业指导能力提升计划,争取每年集中组织至少1次的导师培训活动,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教师编印或出版研究生教材。

面向未来,我们将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自治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阅读:

    © 2016-2018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